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什麽是乳化吧!
乳化是一種液體以極微小液滴均勻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種液體中的作用。
乳化是液-液界面現象,兩種不相溶的液體;
如油與水,在容器中分成兩層,密度小的油在上層,密度大的水在下層。
乳化機乳化的方式有哪幾種呢?
1、間歇式乳化
油相和水相原料分別加熱至一定溫度後,按一定的次序投入一只攪拌釜中,保溫攪拌一定時間,再逐步冷卻至60℃以下,加入香精,繼續攪拌至50—55℃出料。
這種操作方法適應性強,國內外大部分化妝品廠均采用此法。其缺點是輔助時間長,操作繁瑣,設備效率低。
2、連續式乳化
將預先加熱好的各種原料分別由計量泵打至一只攪拌乳化缸中,原料在攪拌乳化缸中停留一段時間後溢流至刮板薄膜熱交換器中,快速冷卻至60℃以下,然後再流入加香缸中,與此同時,
香精由計量泵加入,zui終産品由加香缸上部溢出
乳化的影響因素你知道嗎?目前有4大類
1、乳化設備
制备乳状液的机械设备主要是乳化機,它是一种使油相、水相混合均匀的乳化設備。乳化機的类型主要有四种:乳化攪拌機、胶体磨、均质器、超声波乳化器,其中胶体磨和均质器是较好的乳化設備。性能较好的是真空乳化設備等。
2、溫度
乳化溫度對乳化效果影響很大。溫度的控制包括乳化過程和乳化後的溫度。
①如果油相、水相均爲液體時,在室溫下進行攪拌就可實現乳化。
②對常溫下爲固體的油相或乳化劑等,需要升高溫度使它們溶解度增大或熔化。一般常使油相溫度高于其融化溫度10-15℃;乳化過程中,油、水兩相的溫度均能控制在75-85℃之間。
③若油相中含有高熔點的蠟等成分,則可提高乳化溫度。
④有時油相或水相黏度大,或乳化過程中體系黏度太大而影響攪拌時,也要適當提高乳化的溫度。通常膏霜類乳化溫度在75-95℃。
乳化溫度和乳化後冷卻的速度對液珠大小亦有影響。一般來說,冷卻速度快,産生的液珠較小。但冷卻速度太快,高熔點或溶解度小的物質(如蠟)會形成結晶,導致乳化效果很差。因此,應當由試驗確定冷卻速度。
3、乳化攪拌速度
攪拌速度對乳化效果也有較大影響。乳化過程中攪拌劇烈,會影響乳化劑的用量,也影響乳化體的顆粒大小。攪拌速度過高,會將空氣帶人體系而産生氣泡,使乳狀液不穩定,因此,一般情況下,在乳化開始時采用較高速攪拌對乳化有利,在乳化結束而進入冷卻階段後,以中等速度或慢速攪拌可以減少氣泡的混入。
4、乳化時間
根据油相和水相的体积、两相的黏度、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乳化温度以及生成的乳状液的黏度等因素来确定乳化时间,乳化时间还与所使用的乳化設備的效率有直接关系。例如,用3000 r·min叫的均质器进行乳化时,需用3-10min。
乳化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在不同的工业领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主要用于将两种或多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成稳定的乳状液
查看詳情>>